美国记者白修德对毛主席的印象如何?白修德:他的脸比蒋介石活泼

九游下载的光遇是什么版本

九游下载的光遇是什么版本

  • 首页
  • 九游下载的光遇是什么版本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九游下载的光遇是什么版本 > 新闻动态 > 美国记者白修德对毛主席的印象如何?白修德:他的脸比蒋介石活泼

    美国记者白修德对毛主席的印象如何?白修德:他的脸比蒋介石活泼

    发布日期:2025-02-05 03:41    点击次数:105

    前言

    美国记者白修德曾在多次采访毛主席后,留下了对毛泽东的深刻印象。他曾说道:“毛主席的脸比蒋介石活泼。”这句话透露出他对毛泽东面容的直观感受,也间接表达了毛主席与蒋介石在气质上的不同。

    毛主席的笑容、表情,常常带有一种亲和力与活力,这种与蒋介石相比的“活泼”形象,也反映了毛泽东在人们心目中独特的个人魅力。白修德的这番话,是否只是表面上的观察,还是揭示了毛主席与蒋介石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与公众形象?这背后隐藏着更多值得探讨的历史与人物特质。

    实话实说令“第一夫人”恼羞成怒白修德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困家庭,1934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哈佛大学,不久,他就在费正清的门下攻读远东史,从此对东方文明情有独钟,他希望凭借一己之力,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抗战的真相。可当局的虚伪让他深感无力,由于文化的不同,他常常在扑朔迷离的局势中迷失方向。就在他感到无力之时,一盏明灯从迷雾中出现,他就是周恩来。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借助舆论颠倒黑白,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奋力斗争,严正揭露国民党勾结日伪进行“剿共”的事实。因此,周恩来在“周公馆”约见了白修德,和他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谈话。白修德初次见到周恩来便问出了这样的问题:“先生,您是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居多呢,还是共产党人居多?”周恩来回答说:“我说中国人多于共产党人。”周恩来的回答让白修德好感倍增,他又问起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一系列问题。令白修德印象深刻的是,周恩来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对事情的细节和错综复杂的情况记得一清二楚,他能够毫不费力地回忆起每个日期、情节,并引用事例印证各方的言论。在介绍国内形势时,周恩来的语言让白修德无比钦佩。后来,白修德这样评价周恩来:“从本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其他任何人物,没有比他更有才华横溢和铁面无私了。”从周恩来那里,白修德受益匪浅,他更加执着于揭露真相,这让当时有着“第一夫人”之称的宋美龄很是恼怒。1943年元旦刚过,河南就传来噩耗:由于连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又遇蝗虫灾害,以致大河南北赤地千里,饿死人数无数。灾民求生无望,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现象。白修德听闻消息立马动身,想要前去一探究竟,可国民党当局数次阻挠,让其很是恼火。好在他们终于绕开了阻挠,骑马穿越灾区。一路上,灾民不断,有些人已经饿红了眼,拦住他的马逼迫杀马充饥。面对如此情景,白修德害怕中还冒出许多愤慨,因为他知道,自河南闹灾之后,当局便陆陆续续拨款赈灾,海外华人、华侨也纷纷捐款,可这些钱都去了哪儿呢?无疑,这些钱层层剥削,到灾民手中所剩无几。白修德看穿了当局的腐败,快马加鞭将自己写好的稿件发回了美国。回到重庆后,白修德急于将情况告知所有人,包括那些国民党军政大员。不久,蒋介石在重庆南岸的官邸召见了白修德。当白修德说明灾情后,蒋介石立马摆摆手,表示他会处理,谈话只持续了20分钟便结束了。白修德没有料到,自己真实报道河南灾情的新闻,会惹怒宋美龄。宋美龄认为他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有碍于她为寻求美国政府和公众对中国予以大力经济援助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于是,宋美龄约见了白修德的老板卢斯,要求解雇白修德。采访毛泽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迫切需要了解中共、八路军和敌后根据地的真实情况。于是,白修德绕过蒋介石的阻挠,来到了延安。从后来《中国惊雷》一书中,白修德对毛泽东的样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说,毛泽东是一个身材奇伟的湖南人,一张圆脸上没有一丝皱纹,奇特的爽朗,比起蒋介石,毛泽东的脸活泼得多且有更多笑容。书中,白修德还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把毛泽东和蒋介石进行了对比。例如,毛泽东的神态沉着,面对采访时镇定自若,而蒋介石受到诘问时无以对付,往往轻轻晃动双膝,紧张的心情流露于行表。毛泽东在谈到蒋介石时表现了少有的宽容态度,而蒋介石在谈到中共时,常常咬牙切齿。在蒋介石的办公室或者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常常有人进来送电话记录或者便条,不时打断宾主间的谈话。而与毛主席谈话时,却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当然,白修德不吝用语言对毛泽东进行高度评价。他说,“毛泽东的经历,他所领导的战役,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在毛泽东的面前仿佛谈着一本只有他能辨认的、用神秘符号写成的史书。”“毛泽东的人格支配着整个延安”。无疑,白修德被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彻底折服了。1945年,白虚的结束了在中国的工作,和女友一同回到了美国。之后,他借助女友的帮助,在纽约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中国惊雷》。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同时也给白修德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正当他以为会凭借这本书带来的荣誉得到老板的重用时,老板卢斯却把他开除了。原因是,卢斯认为二战以后的中国,首先应该是美国所拥有的最大原料基地和产品市场,而这个东方大国的主宰应该是蒋介石。白修德在杂志社的工作彻底结束了,但他却没有因此灰心。1948年,白修德完成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史迪威文件》,里面揭露了一些关于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冲突。在离开中国之前,白修德还曾以为自己会在不久后的将来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可他却没想到,国际形势的复杂,让他久久不能实现这个愿望。直到1972年,白修德有了机会。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招待美国贵宾。宴会中,尼克松起身向邻桌中国代表敬酒,坐在末端的一位美国代表见周恩来此时没有应酬,便赶紧离开座位,朝周恩来走去。周恩来身边的卫士见有人前来,慌忙拦下,这一幕被周恩来看到,连忙摆手示意他们放行。周恩来握住来人的手,脸上尽是高兴的神采说:“老朋友,你怎么来了?”原来他就是白修德。时隔数年,即在周恩来逝世之后,白修德在其自传书中,写道:“相隔25年,周恩来还记得我,使我惊奇。”几天后,白修德又再次见到了周恩来,他很激动地说道:“我没能回来不是我的过错。”周恩来听了,意味深长地说:“也许是我们双方都有错。”一语双关。时隔20多年,周恩来仍然能够友好对待白修德,这令白修德不得不感动。



    栏目分类